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4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除新工科专业以外的所有招生专业。学校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超55%。
C919大飞机、“蛟龙号”深潜器、长征5号运载火箭、“天问一号”火星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智能化工染料、高性能工程塑料……从国之重器,到大国工程,都能够正常的看到大工人的身影。
近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新华网承办的“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落幕。活动中,大连理工大学共入选示范案例4项(标杆案例2项、优秀案例1项、特色案例1项),并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奖(全国15个,其中高校7个),成绩突出。
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吸引了全国31个省份的1000多所院校参加,根据申报单位的案例数量和质量,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奖。
大工获评的4项示范案例从课程、平台、教师等不同方面展现了近阶段学校推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取得的突出成效,充足表现了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管,是大工在数智教育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盘锦校区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前沿科技精妙融合,建设泛在化、个性化、协作化的未来学习场景。基于AI,结合语音识别、画面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打造AI虚拟人,在教学中引入AI孪生教师和AI助教,构建虚实融合、“师/生/机”三元交互的教学新范式。
化学学院“数智笃学”AI随身助手依托人工智能及大语言模型技术,覆盖学生日常生活、学业深造、成长发展每个方面,实现高效咨询与成长伴侣辅导、个性化学业指导、智能决策辅助等功能,达成全员育人、全过程关注、全方位服务、全覆盖支持、全天候可用的“五全”目标,为学生学业进步、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包含AR/VR实验项目、慕课、微课、AI数字教材等数字化、智能化实践教学资源新体系,并通过智能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和习惯,构建学生模型和学科模型,利用学习资源库和知识图谱自适应引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资源,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实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大工一体化智慧教育生态秉持“AI赋能、以人为本、融合创新、全面发展”的理念,通过整合多元优质资源构建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AI特色课程,打造集成教学、管理、评价、教研等多功能模块于一体的智慧教育平台等,以学生为中心,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作为国内高校中开展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先行者,早在2004年,大工就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美国犹他州立大学(USU)、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开放课件联盟(OCWC)、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CORE)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及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建成了国内第一个iLab实验室,建成国内最早的5家OCW课程网站之一——大连理工大学网上学习中心,充分的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教与学的效能,为“学在大工”拓展新路径。
2015年开始,在前期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大工又先后建设并升级了多个数字化学习平台,全校3000余门课程依托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资源,灵活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实验教学实现了集成、开放、共享,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对接、虚拟实体实验互补”,促进了教育学生的方式的迭代跃升。
近年来,大工从始至终坚持高质量的数智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建设出一系列新鲜感十足的教育数字化软硬件资源,在相关工作中取得多项成果:
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全体学生的数字书院,正式对外发布“大连理工大学数智教学平台”,建设50余间智慧教室,首批立项105门智慧课程,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
在这样处处被AR、VR、5G加持的校园中,DUTers们不但可以在《电工电子》《建筑规划设计》《微电子工艺学》《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等沉浸式未来课堂中身临其境感受所学知识的魅力,还可以一键获取想要涉猎学习的领域,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更可以在自助心理训练中心中来场“心灵奇旅”,幸福大工的模样也在此刻被具象化。
数字教育,大工有为。未来,学校将继续聚焦集成化(Integrated)、智能化(Intelligent)、国际化(International)的“3I”方向,积极地推进“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探索和实践,强化“数智赋能”,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创新数字教育模式,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大工力量!